近红外多普勒差分干涉仪稳定性结构研究 | |
其他题名 | Stable Structure of a Near-infrared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
孙剑1,2; 冯玉涛1![]() ![]() ![]() | |
作者部门 | 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 |
2023-11 | |
发表期刊 | 光子学报
![]() |
ISSN | 10044213 |
卷号 | 52期号:11 |
产权排序 | 1 |
摘要 | 针对现有结构无法满足大尺寸差分干涉仪稳定性固定,以星载近红外差分干涉仪稳定性结构为研究目标,优化选择光学材料实现实体差分干涉仪的热补偿,提高了光学元件温度稳定性;以支撑结构的最大结构应力和光机粘接面处最大剪切应力小于许用应力为优化目标,建立数学模型,优化设计支撑结构参数,调节组件基频,提高了组件的力学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支撑结构最大应力65.56 MPa,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光机粘接面最大剪切应力3.4 MPa;环境温度变化5℃,分光棱镜面形RMS最大变化量1.671 nm,热应力带来的干涉图畸变可忽略。力学振动试验前后,光学测试干涉条纹频率(50个条纹数)未发生变化,差分干涉仪结构满足星载力学环境条件。该方法也适用于棱镜式干涉仪稳定性支撑结构。 |
关键词 | 近红外差分干涉仪 最优结构 数学模型 结构应力 剪切应力 面形 |
DOI | 10.3788/gzxb20235211.1122001 |
收录类别 | EI ; CSCD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7630224 |
EI入藏号 | 20235015214276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97068 |
专题 | 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 |
通讯作者 | 冯玉涛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通讯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剑,冯玉涛,畅晨光,等. 近红外多普勒差分干涉仪稳定性结构研究[J]. 光子学报,2023,52(11). |
APA | 孙剑,冯玉涛,畅晨光,王炜,李娟,&胡炳樑.(2023).近红外多普勒差分干涉仪稳定性结构研究.光子学报,52(11). |
MLA | 孙剑,et al."近红外多普勒差分干涉仪稳定性结构研究".光子学报 52.11(2023).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近红外多普勒差分干涉仪稳定性结构研究_孙(5259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剑]的文章 |
[冯玉涛]的文章 |
[畅晨光]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剑]的文章 |
[冯玉涛]的文章 |
[畅晨光]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剑]的文章 |
[冯玉涛]的文章 |
[畅晨光]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