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星载测风干涉仪覆盖性分析 | |
其他题名 | Analysis of coverage of the near space spaceborne wind interferometer |
文镇清1,2; 冯玉涛1![]() | |
作者部门 | 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 |
2023-10 | |
发表期刊 | 红外与激光工程
![]() |
ISSN | 1007-2276 |
卷号 | 52期号:10 |
产权排序 | 1 |
摘要 | 星载测风干涉仪采用临边观测模式测量大气气辉谱线的多普勒频移来实现大气风场探测,干涉仪有效覆盖性会受到探测目标源及卫星平台模式的限制,在卫星任务规划前端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满足科学目标,对风场数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临边观测几何模型,对卫星运行期间仪器的临边切点分布情况进行仿真;其次,探讨了影响仪器有效观测的主要因素,并以昼气辉探测为例,分析在不同时段下,太阳入射角与干涉仪有效时空覆盖性之间的关系;最后使用分离变量法研究卫星轨道参数对测风干涉仪有效覆盖性的影响,并评估不同轨道参数下的干涉仪对欧亚大陆的覆盖百分比。结果表明:1)影响仪器有效观测的因素主要为太阳天顶角和太阳散射角,太阳入射角影响切点纬度覆盖范围和切点地方时;2)卫星轨道倾角和轨道高度共同决定仪器有效覆盖效率,且轨道倾角为欧亚大陆覆盖百分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轨道倾角在60°~80°之间时,覆盖百分比可达到百分百。文中为星载干涉仪的后续设计及性能评估提供了观测几何框架,实现了载荷观测覆盖效能的定量分析,且该模型具备泛用于其他各类大气光学遥感载荷观测模式分析的能力。 |
关键词 | 星载测风干涉仪 临边观测 数据有效性 覆盖性 覆盖百分比 |
DOI | 10.3788/IRLA20230106 |
收录类别 | EI ; CSCD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7580705 |
EI入藏号 | 20234515031255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96876 |
专题 | 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 |
通讯作者 | 冯玉涛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通讯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文镇清,冯玉涛,傅頔,等. 临近空间星载测风干涉仪覆盖性分析[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10). |
APA | 文镇清,冯玉涛,傅頔,朱军,&王超.(2023).临近空间星载测风干涉仪覆盖性分析.红外与激光工程,52(10). |
MLA | 文镇清,et al."临近空间星载测风干涉仪覆盖性分析".红外与激光工程 52.10(2023).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临近空间星载测风干涉仪覆盖性分析.pdf(2082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文镇清]的文章 |
[冯玉涛]的文章 |
[傅頔]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文镇清]的文章 |
[冯玉涛]的文章 |
[傅頔]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文镇清]的文章 |
[冯玉涛]的文章 |
[傅頔]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