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CAS
一种可变区域成型的面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 |
其他题名 | 一种可变区域成型的面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
范有; 赵庆洋; 毛德锋; 叶施强 | |
2019-08-27 | |
专利权人 |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日期 | 2019-08-27 |
授权国家 | 中国 |
专利类型 | 发明申请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区域成型的面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该装置包括冷却系统,激光源,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模块,准直透镜,聚焦透镜,工作台,粉末床和导轨。在该装置中,基板上安装有阵列分布的二极管激光器,所有激光器可覆盖整个打印区域。当每层金属粉按照既定的层厚铺敷完成时,激光源所投射的激光束根据预先设定的打印路径,位于打印区域上方的激光器开启,位于非打印区域上方的激光器则关闭,完成当前层的打印后继续铺敷下一层金属粉,直至整个打印过程结束。该装置由于采用面打印的方式,相比于传统方法的逐行扫描打印,可以极大地提高SLM打印效率,并且改善因扫描间距过大带来的翘曲等质量问题。 |
其他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区域成型的面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该装置包括冷却系统,激光源,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模块,准直透镜,聚焦透镜,工作台,粉末床和导轨。在该装置中,基板上安装有阵列分布的二极管激光器,所有激光器可覆盖整个打印区域。当每层金属粉按照既定的层厚铺敷完成时,激光源所投射的激光束根据预先设定的打印路径,位于打印区域上方的激光器开启,位于非打印区域上方的激光器则关闭,完成当前层的打印后继续铺敷下一层金属粉,直至整个打印过程结束。该装置由于采用面打印的方式,相比于传统方法的逐行扫描打印,可以极大地提高SLM打印效率,并且改善因扫描间距过大带来的翘曲等质量问题。 |
主权项 | 一种可变区域成型的面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系统(1),激光源(2),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模块(3),准直透镜(4),聚焦透镜(6),工作台(7),粉末床(8)和导轨(10);激光源(2)位于冷却系统(1)中,通过光纤(11)将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模块(3)中的激光束(5)经准直透镜(4)、聚焦透镜(6)投射至工作台(7)的粉末床(8)内,在粉末床(8)上形成成型件(9),工作台(7)底部能在导轨(9)上移动。 |
申请日期 | 2019-04-30 |
专利号 | CN110170652A |
专利状态 | 申请中 |
申请号 | CN201910362283.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0652A |
IPC 分类号 | B22F3/105 | B33Y30/00 | B33Y10/00 |
专利代理人 | 林怀禹 | 林超 |
代理机构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文献类型 | 专利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55480 |
专题 | 半导体激光器专利数据库 |
作者单位 |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范有,赵庆洋,毛德锋,等. 一种可变区域成型的面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10170652A[P]. 2019-08-27.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CN110170652A.PDF(599KB) | 专利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范有]的文章 |
[赵庆洋]的文章 |
[毛德锋]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范有]的文章 |
[赵庆洋]的文章 |
[毛德锋]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范有]的文章 |
[赵庆洋]的文章 |
[毛德锋]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