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CAS
浮动电极增强介质阻挡放电弥散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 | |
其他题名 | 浮动电极增强介质阻挡放电弥散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 |
雷冰莹; 李静![]() ![]() ![]() ![]() ![]() ![]() | |
2018-12-21 | |
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公开日期 | 2018-10-23 |
授权国家 | 中国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产权排序 | 1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电极增强介质阻挡放电弥散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能够简便、可靠地实现大气压下氩气弥散等离子体射流。该装置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的主体腔室,主体腔室的外壁依次紧密套接有均为圆筒形的浮动电极、接地电极,其中接地电极靠近出气端口;在主体腔室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柱形的高压电极,高压电极与主体腔室内壁的间距为0.5‑4.5mm,高压电极从进气端口伸入主体腔室内且末端与浮动电极所在轴向位置相对应,高压电极、浮动电极与接地电极的轴向距离为10‑20mm,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两端加载交流电源、浮动电极保持开路状态。 |
主权项 | 浮动电极增强介质阻挡放电弥散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的主体腔室,主体腔室的一端作为进气端口,另一端作为出气端口,出气端口的直径不大于10mm;主体腔室的外壁依次紧密套接有均为圆筒形的浮动电极、接地电极,其中接地电极靠近出气端口;在主体腔室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柱形的高压电极,高压电极与主体腔室内壁的间距为0.5-4.5mm,高压电极从进气端口伸入主体腔室内且末端与浮动电极所在轴向位置相对应,高压电极、浮动电极与接地电极的轴向距离为10-20mm,通过在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两端加载交流电源、浮动电极保持开路状态,使得:高压电极、浮动电极以及两者之间充当绝缘介质层的腔壁形成介质阻挡放电的预放电单元,高压电极、接地电极以及两者之间充当绝缘介质层的腔壁形成介质阻挡放电构成主放电单元。 |
学科领域 | H05h1/24 |
学科门类 | H05 |
授权日期 | 2018-12-21 |
DOI | H05H1 |
申请日期 | 2018-01-26 |
专利号 | CN201820135879.4 |
语种 | 中文 |
专利状态 | 申请中 |
申请号 | CN201820135879.4 |
PCT属性 | 否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1395U |
IPC 分类号 | H05H1/24 |
专利代理人 | 胡乐 |
代理机构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专利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30983 |
专题 | 热控技术研究室_其它单位_其它部门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雷冰莹,李静,汤洁,等. 浮动电极增强介质阻挡放电弥散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 CN201820135879.4[P]. 2018-12-2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2018201358794.pdf(727KB) | 专利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雷冰莹]的文章 |
[李静]的文章 |
[汤洁]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雷冰莹]的文章 |
[李静]的文章 |
[汤洁]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雷冰莹]的文章 |
[李静]的文章 |
[汤洁]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