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冲串模式的ZnO薄膜皮秒激光脉冲沉积技术 | |
吴恩利1,2; 代守军1,2,3; 轩新想4; 何建国1,2,3; 刘洋1,2,3; 谭羽4; 貊泽强1,2,3; 余锦1,2 | |
作者部门 | 瞬态光学研究室 |
2022 | |
发表期刊 | 中国激光
![]() |
ISSN | 0258-7025 |
卷号 | 49期号:6 |
产权排序 | 4 |
摘要 | 介绍了一种基于多脉冲模式的皮秒激光脉冲沉积方法,采用该方法在玻璃基底和单晶硅基底上沉积了透明导电氧化锌(ZnO)薄膜,使用光谱椭偏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测试仪分析了激光的不同脉冲串模式对ZnO薄膜厚度、粗糙度、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光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速率随着子脉冲串数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子脉冲串数量的增加,薄膜表面粗糙度减小,颗粒尺寸减小,薄膜变得更加致密光滑;所有样品均呈现多晶结构;ZnO薄膜的透过率在可见光区域内高于92.95%,且禁带宽度在3.317~3.427eV范围内;薄膜电阻率随着子脉冲数量的增加而减小。相比于单脉冲,利用多脉冲沉积产生的薄膜具有更高的表面质量、更好的光学性能和更低的电阻率。 |
关键词 | 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法 脉冲串模式 皮秒脉冲激光 氧化锌薄膜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7179465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95994 |
专题 | 瞬态光学研究室 |
通讯作者 | 余锦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计算光学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5.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恩利,代守军,轩新想,等. 基于脉冲串模式的ZnO薄膜皮秒激光脉冲沉积技术[J]. 中国激光,2022,49(6). |
APA | 吴恩利.,代守军.,轩新想.,何建国.,刘洋.,...&余锦.(2022).基于脉冲串模式的ZnO薄膜皮秒激光脉冲沉积技术.中国激光,49(6). |
MLA | 吴恩利,et al."基于脉冲串模式的ZnO薄膜皮秒激光脉冲沉积技术".中国激光 49.6(202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基于脉冲串模式的ZnO薄膜皮秒激光脉冲沉(1352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吴恩利]的文章 |
[代守军]的文章 |
[轩新想]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吴恩利]的文章 |
[代守军]的文章 |
[轩新想]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吴恩利]的文章 |
[代守军]的文章 |
[轩新想]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