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容积脉搏波400~1000 nm光谱特性仿真研究 | |
其他题名 | Simulation Study 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kin Tissue and Volume Pulse Wave in 400 similar to 1 000 nm Wavelength |
周亮1![]() ![]() ![]() | |
作者部门 | 光电跟踪与测量技术研究室 |
2020-04 | |
发表期刊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
ISSN | 1000-0593 |
卷号 | 40期号:4页码:1071-1075 |
产权排序 | 1 |
摘要 | 根据皮肤组织解剖结构特性建立了六层层状模型,并给出了皮肤组织各层的特性参数;考虑了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吸收特性,依据皮肤组织各层的水、血、脂肪、血氧饱和度含量以及血管大小给出了皮肤组织各层的光谱吸收系数;对不同波长散射系数做了适当简化,给出了皮肤组织各层的光谱散射系数。利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血管组织在收缩与舒张两种状态下, 400~1 000 nm波长光在皮肤组织多层模型中的传输过程,并通过统计大量光子的分布特性,获得了皮肤组织光谱反射系数,并利用模拟所得的两种状态下的反射系数计算得到了光谱容积脉搏波幅度。仿真结果表明,当入射光强一定时,绿光的容积脉搏波幅度优于红光和蓝光。通过计算不同波长光沿皮肤组织深度方向光能流率衰减为1/e时对应的皮肤组织深度,获得了皮肤组织光谱穿透深度。结果显示,血管舒张状态下蓝光和绿光的穿透深度较小,蓝光大部分只能达到表皮层,绿光能到达微循环层,红光可直达真皮层。考虑到光在皮肤组织中传播包含了一个从收缩到舒张的动态过程,基于此,根据穿透深度定义了脉搏波信号产生深度,利用血管舒张与收缩两种不同状态下的穿透深度计算得到了光谱产生深度。结果表明,不同波长光产生深度大于其穿透深度,蓝光产生深度较浅,且其受到的血液吸收调制较小,因而其获得的脉搏信号易受噪声干扰;红光的容积脉搏波产生深度较大,但是相比于绿光其受血液吸收调制较小,且绿光产生深度足够达到真皮血管层,因而红光容积脉搏波的幅度小于绿光。上述仿真结果明确了皮肤组织部分光谱特性,为皮肤组织多光谱容积脉搏波的精确获取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关键词 | 皮肤组织 光谱散射 光谱吸收 光谱穿透深度 光谱产生深度 |
DOI | 10.3964/j.issn.1000-0593(2020)04-1071-05 |
收录类别 | SCI ; EI ; CSCD |
语种 | 中文 |
WOS记录号 | WOS:000534352300014 |
CSCD记录号 | CSCD:6705677 |
EI入藏号 | 20202208742411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93461 |
专题 | 光电跟踪与测量技术研究室 |
通讯作者 | 周亮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通讯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亮,余江军,刘朝晖,等. 皮肤组织容积脉搏波400~1000 nm光谱特性仿真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0,40(4):1071-1075. |
APA | 周亮,余江军,刘朝晖,李治国,&单秋莎.(2020).皮肤组织容积脉搏波400~1000 nm光谱特性仿真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40(4),1071-1075. |
MLA | 周亮,et al."皮肤组织容积脉搏波400~1000 nm光谱特性仿真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40.4(2020):1071-107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皮肤组织容积脉搏波400_1000_nm(1290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亮]的文章 |
[余江军]的文章 |
[刘朝晖]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亮]的文章 |
[余江军]的文章 |
[刘朝晖]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亮]的文章 |
[余江军]的文章 |
[刘朝晖]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