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CAS
频率稳定度按照τ-1变化的原子钟 | |
其他题名 | 频率稳定度按照τ-1变化的原子钟 |
林海笑; 邓见辽; 林锦达; 张松; 王育竹 | |
2018-05-04 | |
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公开日期 | 2018-05-04 |
授权国家 | 中国 |
专利类型 | 发明申请 |
摘要 | 一种频率稳定度按照τ‑1变化的原子钟,包括半导体激光器、第一脉冲光抽运原子钟、第二脉冲光抽运原子钟、控制系统、本地振荡器和分束器,采用两个脉冲光抽运原子钟交替运转技术,实现连续探测本地振荡器与原子的相位差,从而消除迪克效应,实现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按照τ‑1变化,提高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显著降低对微波相位噪声的要求。 |
其他摘要 | 一种频率稳定度按照τ‑1变化的原子钟,包括半导体激光器、第一脉冲光抽运原子钟、第二脉冲光抽运原子钟、控制系统、本地振荡器和分束器,采用两个脉冲光抽运原子钟交替运转技术,实现连续探测本地振荡器与原子的相位差,从而消除迪克效应,实现原子钟频率稳定度按照τ‑1变化,提高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显著降低对微波相位噪声的要求。 |
主权项 | 一种频率稳定度按照τ-1变化的原子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激光器(1)、第一脉冲光抽运原子钟(2)、第二脉冲光抽运原子钟(3)、控制系统(4)、本地振荡器(5)和分束器(6), 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1)产生的激光经所述的分束器(6)分为两路光束,第一路光束经第一脉冲光抽运原子钟(2)进入控制系统(4),第二路光束经第二脉冲光抽运原子钟(3)进入控制系统(4),该控制系统(4)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脉冲光抽运原子钟(2)的控制端相连,该控制系统(4)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脉冲光抽运原子钟(3)的控制端相连,该控制系统(4)的第三输出端与本地振荡器(5)的输入端相连,该本地振荡器(5)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脉冲光抽运原子钟(2)的微波输入端相连,该本地振荡器(5)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脉冲光抽运原子钟(3)的微波输入端相连,该本地振荡器(5)的第三输出频率外用,所述的第一脉冲光抽运原子钟(2)和第二脉冲光抽运原子钟(3)交替运行实现闭环锁定。 |
申请日期 | 2017-11-15 |
专利号 | CN107994901A |
专利状态 | 申请中 |
申请号 | CN201711132664.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901A |
IPC 分类号 | H03L7/26 |
专利代理人 | 张宁展 |
代理机构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文献类型 | 专利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56747 |
专题 | 半导体激光器专利数据库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林海笑,邓见辽,林锦达,等. 频率稳定度按照τ-1变化的原子钟. CN107994901A[P]. 2018-05-0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CN107994901A.PDF(138KB) | 专利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林海笑]的文章 |
[邓见辽]的文章 |
[林锦达]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林海笑]的文章 |
[邓见辽]的文章 |
[林锦达]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林海笑]的文章 |
[邓见辽]的文章 |
[林锦达]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