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 OpenIR  > 半导体激光器专利数据库
一种折叠光路大功率电光调制系统
其他题名一种折叠光路大功率电光调制系统
李洪祚; 姜会林; 唐雁峰; 李锐; 詹伟达; 金光勇
2010-09-08
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
公开日期2010-09-08
授权国家中国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800nm波段折叠光路大功率电光调制系统,属于激光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电光调制系统中,采用自聚焦透镜耦合技术,使激光器耦合光纤之后的光束发散角压缩到2°,自聚焦透镜输出的光斑尺寸小于2mm,激光器与电光调制器的耦合效率显著提高,达到80%;在电光调制晶体的结构设计时采用了折叠光路的设计方案,在较短晶体尺寸条件下使激光束在调制晶体中多次往返传输,实现低半波电压工作;利用折叠光路结构,适合增加通光孔径和寻找最佳长宽比,消除双折射及退偏影响,实现大功率输出,使电光调制系统输出功率大于1W。
其他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800nm波段折叠光路大功率电光调制系统,属于激光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电光调制系统中,采用自聚焦透镜耦合技术,使激光器耦合光纤之后的光束发散角压缩到2°,自聚焦透镜输出的光斑尺寸小于2mm,激光器与电光调制器的耦合效率显著提高,达到80%;在电光调制晶体的结构设计时采用了折叠光路的设计方案,在较短晶体尺寸条件下使激光束在调制晶体中多次往返传输,实现低半波电压工作;利用折叠光路结构,适合增加通光孔径和寻找最佳长宽比,消除双折射及退偏影响,实现大功率输出,使电光调制系统输出功率大于1W。
主权项一种折叠光路大功率电光调制系统,该系统由光源(1)、电光调制器(2)、驱动器(3)组成; 所述的光源(1)由半导体激光器(4)和光纤(5)连接组成;半导体激光器(4)的输出光经过光纤(5)耦合后输出; 所述的电光调制器(2)由自聚焦透镜(6)、起偏器(7)、输入光分束镜(8)、电光调制晶体(9)、检偏器(10)、输出光分束镜(11)、输入光电管(12)和输出光电管(13)组成;自聚焦透镜(6)与光源(1)中的光纤(5)相连;自聚焦透镜(6)、起偏器(7)与电光调制晶体(9)的入射孔径平行放置;在起偏器(7)与电光调制晶体(9)中间放置输入光分束镜(8),输入光分束镜(8)与激光传输光轴成45°摆放;检偏器(10)与电光调制晶体(9)的输出孔径平行放置;检偏器(10)的输出光入射输出光分束镜(11);输出光分束镜(11)与激光传输光轴成45°摆放;输入光电管(12)与输入光分束镜(8)相连;输出光电管(13)与输出光分束镜(11)相连; 所述的驱动器(3)由直流偏置控制电路(14)和调制驱动电路(15)组成;其中直流偏置控制电路(14)通过电线分别与电光调制器(2)中的电光调制晶体(9)、输入光光电管(12)和输出光光电管(13)相连;调制驱动电路(15)通过电线与电光调制器(2)中的电光调制晶体(9)连接; 自聚焦透镜(6)将光纤(5)输出的激光进行光束发散角压缩,然后入射起偏器(7);起偏器(7)将由自聚焦透镜(6)输出的光变为与电光调制晶体(9)的X轴平行的线偏振光,入射到输入光分束镜(8);输入光分束镜(8)将输入的光按能量99∶1的比例分为两束光,其中99%能量的光束入射到电光调制晶体(9),在电光调制晶体(9)中完成光信号的调制,另外1%能量的光束入射到输入光电管(12);输入光电管(12)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线传送给驱动器(3)中的直流偏置控制电路(14); 电光调制晶体(9)采用折叠光路设计,电光调制晶体(9)在x轴方向的两表面都与yoz面平行,电光调制晶体(9)在y轴方向的两表面都与xoz面平行,其中光入射端面(16)与光出射端面(19)为两个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并且都与晶体的X-Y平面平行;光反射第一端面(17)与光反射第二端面(18)为两个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并且都与X-Y平面成θ角;a为光入射端面(16)和光出射端面(19)的高度;d为电光调制晶体(9)宽度,L为电光调制晶体(9)长度; 激光由光入射端面(16)输入电光调制晶体(9),并平行于z轴传播到光反射第一端面(17),由光反射第一端面(17)发生发射并将反射光传播到光反射第二端面(18),在光反射第二端面(18)再次发生反射,变成平行于z轴的光束,由光出射端面(19)输出; 下面的公式给出的是电光调制晶体(9)半波电压计算公式,其中λ是电光调制晶体(9)的入射波长光,no是电光调制晶体(9)的折射率,γ22是电光调制晶体(9)电光系数, Vπ=λ2no3γ22·dL, 由此公式可知,电光调制晶体(9)的半波电压与电光调制晶体(9)的宽度d和长度L密切相关,因此,减小d/L的值能够降低其半波电压; 电光调制晶体(9)尺寸设计方法如下: θ为光反射第一端面(17)和光反射第二端面(18)与X-Y平面的夹角,2θ为光经过光反射第一端面(17)的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光从光入射端(16)的a/2高度入射,由光输出端面(19)的a/2高度出射;由下面公式 tg2θ=aL, 由此公式可知,在确定了电光调制晶体(9)长度L和光入射端面(16)的高度a后,可求出光反射第一端面(17)和光反射第二端面(18)与X-Y平面的夹角θ; 电光调制晶体(9)的输出光入射到检偏器(10); 检偏器(10)将输出光的偏振方向调整到与电光调制晶体(9)的Y轴方向平行;输出光分束镜(11)将检偏器(10)的输出光按照能量99∶1的比例分为两束光,其中99%能量的光束为电光调制系统的输出光,另外1%能量的光束提供给输出光电管(13),输出光电管(13)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线将电信号传送给驱动器(3)中的直流偏置控制电路(14); 直流偏置控制电路(14)为电光调制晶体(9)提供直流偏置电压,同时电光调制器(2)中的输入光电管(12)和输出光电管(13)将电信号传送给直流偏置控制电路(14),直流偏置控制电路(14)根据输入光电管(12)与输出光电管(13)传送的电信号幅度比值的变化来判断电光调制晶体(9)的半波电压的变化,从而自动调节给电光调制晶体(9)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调制驱动电路(15)将调制电信号加载在电光调制晶体(9)上以完成电光调制。
申请日期2010-04-20
专利号CN101825779A
专利状态失效
申请号CN201010150319.4
公开(公告)号CN101825779A
IPC 分类号G02F1/03 | G02B6/32
专利代理人-
代理机构-
文献类型专利
条目标识符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55797
专题半导体激光器专利数据库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洪祚,姜会林,唐雁峰,等. 一种折叠光路大功率电光调制系统. CN101825779A[P]. 2010-09-0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CN101825779A.PDF(503KB)专利 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洪祚]的文章
[姜会林]的文章
[唐雁峰]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洪祚]的文章
[姜会林]的文章
[唐雁峰]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洪祚]的文章
[姜会林]的文章
[唐雁峰]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