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CAS
高量子效率InP/In0.53Ga0.47As/InP红外光电阴极模拟 | |
其他题名 | Simulation of InP/In0.53Ga0.47As/InP infrared photocathode with high quantum yield |
周振辉1,2,3; 徐向晏1,3![]() ![]() ![]() ![]() ![]() ![]() | |
作者部门 | 条纹相机工程中心 |
2019-02-25 | |
发表期刊 | 红外与激光工程
![]() |
ISSN | 10072276 |
卷号 | 48期号:2 |
产权排序 | 1 |
摘要 | 将In0.53Ga0.47As吸收层设计为多个薄层,通过不同浓度掺杂实现吸收层杂质指数分布,建立了InP/In0.53Ga0.47As/InP红外光电阴极模型,在皮秒级响应时间的前提下模拟了吸收层厚度、掺杂浓度和阴极外置偏压对阴极内量子效率的影响,给出了光电子在吸收层和发射层的一维连续性方程和边界条件,计算了光电子克服激活层势垒发射到真空中的几率,进而获得阴极外量子效率随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吸收层掺杂浓度在1015~1018cm-3范围内变化时,内量子效率变化很小;随着吸收层厚度在0.09~0.81μm内增大,内量子效率随之增大;随着外置偏压升高,内量子效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稳。文中给出一组既能获得高量子效率又能有快时间响应的阴极设计参数,理论上1.55μm入射光可以获得8.4%的外量子效率,此时响应时间为49 ps。 |
关键词 | 量子效率 响应时间 指数掺杂 红外光电阴极 |
DOI | 10.3788/IRLA201948.0221002 |
收录类别 | EI ; CSCD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422082 |
EI入藏号 | 20191506748535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31371 |
专题 | 条纹相机工程中心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超快诊断重点实验室; 4.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 5.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6.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振辉,徐向晏,刘虎林,等. 高量子效率InP/In0.53Ga0.47As/InP红外光电阴极模拟[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2). |
APA | 周振辉.,徐向晏.,刘虎林.,李岩.,卢裕.,...&陈萍.(2019).高量子效率InP/In0.53Ga0.47As/InP红外光电阴极模拟.红外与激光工程,48(2). |
MLA | 周振辉,et al."高量子效率InP/In0.53Ga0.47As/InP红外光电阴极模拟".红外与激光工程 48.2(2019).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高量子效率InP In0.53Ga0.4(2339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振辉]的文章 |
[徐向晏]的文章 |
[刘虎林]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振辉]的文章 |
[徐向晏]的文章 |
[刘虎林]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振辉]的文章 |
[徐向晏]的文章 |
[刘虎林]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