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CAS
一种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 | |
其他题名 | 一种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 |
马小龙![]() ![]() ![]() ![]() ![]() ![]() | |
2018-12-21 | |
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公开日期 | 2018-12-21 |
授权国家 | 中国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产权排序 | 1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可见近红外宽谱段多光谱成像,消除了轴向和垂直的色差,成像质量好。本实用新型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镜头组件、滤光组件、调焦补偿组件和探测器焦平面;镜头组件依次包括第一镜、光阑、第二镜、第三镜和第四镜;第一镜为微弱负光焦度的弯月镜,第二镜为凸透镜,第三镜为凹透镜,第四镜为凸透镜;镜头组件将入射光线聚焦,接着光线进入滤光组件,滤光组件作用是滤掉波段外的光线,然后光线入射到调焦补偿组件上,最后光线聚焦于探测器焦平面;镜头组件和探测器焦平面之间的距离固定,通过切换不同厚度的调焦补偿镜实现对不同距离目标清晰成像。 |
主权项 | 一种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沿光路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镜头组件(10)、滤光组件(20)、调焦补偿组件(30)和探测器焦平面(40); 所述镜头组件(10)包括依次沿光路传播方向设置的第一镜(11)、光阑(12)、第二镜(13)、第三镜(14)和第四镜(15);第一镜(11)为微弱负光焦度的弯月镜,第二镜(13)为凸透镜,第三镜(14)为凹透镜,第四镜(15)为凸透镜; 滤光组件(20)包括滤光片; 调焦补偿组件(30)包括调焦补偿镜;调焦补偿镜为平板玻璃; 镜头组件(10)将入射光线聚焦,光线聚焦后进入滤光组件(20),滤光组件(20)作用是滤掉所需谱段外的光线,经过滤光组件(20)后,光线入射到调焦补偿组件(30)上,调焦补偿组件(30)用于补偿不同物距对应的像距差值,最后光线聚焦于探测器焦平面(40)。 |
授权日期 | 2018-12-21 |
申请日期 | 2018-05-11 |
专利号 | CN201820705937.2 |
语种 | 中文 |
专利状态 | 已授权 |
申请号 | CN201820705937.2 |
PCT属性 | 否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0073U |
IPC 分类号 | G01J3/12 ; G01J3/28 |
专利代理人 | 陈广民 |
代理机构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文献类型 | 专利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30884 |
专题 | 热控技术研究室_其它单位_其它部门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小龙,杨建峰,薛彬,等. 一种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 CN201820705937.2[P]. 2018-12-2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2018207059372.pdf(1920KB) | 专利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小龙]的文章 |
[杨建峰]的文章 |
[薛彬]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小龙]的文章 |
[杨建峰]的文章 |
[薛彬]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小龙]的文章 |
[杨建峰]的文章 |
[薛彬]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