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双稳态的基本理论和实验
凌红园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李育林
198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学位专业光学
摘要本文的基本目的在于搞清光学双稳态的物理图象,找出光学双稳态产生的原因和遵循的规律。从而获得寻求光双稳态的各种方法。本文首次将图解法引入到吸收型双稳态的研究上,使整个分析简单明了。在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强调了在产生双稳态过程中腔的反馈和介质的非线性各自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只要将有开关效应的介质置入到损耗腔中,那么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以产生双稳态。本文特别强调了调制的概念,指出吸收型的双稳态是振幅调制的结果,而色散以及光电混合型的双稳态则是位相调制的结果。因此在分析无腔电光混合式双稳装置时,特别注重调制度与双稳曲线性质的关系,指出第一临界点的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决定调制度,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将数值计算法得到的临界点的值与由本文推得的近似公式计算获得的值进行比较,说明两者基本一致。在这些基础上,本文选择偏振作为调制量,利用法拉弟旋光效应和F-P腔中的多光束矢量叠加原理首次报导了一个F-P腔的透射率随旋光量非线性变化的调制度函数。利用这些函数,本文提出了磁光混和式双稳态的几种设想。文中提到的F-P腔的偏振放大作用将使得测量微小法拉弟效应成为可能。运用光的矢量性和多光束的求干原理,本文推导获得了既有旋光又有色散的F-P腔的调制函数,指出旋光和色散在对透射率的调制时具有相同的作用。这就为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引起人们对光的偏振性的重视打下了基础。本文对双稳器件实用化时必须考虑的高速度,低能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在F-P腔中具有色散的本征型双稳器件中,高速度和小型化是统一的,但是小型化却和低能耗是矛盾的。本文赞无腔式本征双稳态的设想,认为在高的非线性下,这种双稳器可以使小型化,集成化,高速度,低能耗等达到完善的统一。
学科领域光学
页数59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opt.ac.cn/handle/181661/12534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前)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凌红园. 光学双稳态的基本理论和实验[D].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8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N79967.pdf(1002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凌红园]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凌红园]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凌红园]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